秋季腹泻怎么办?推荐几款养生止泻粥

在秋季的时候,胃部受凉,可能会出现腹泻的症状,需要及时的调理,秋季是比较适合喝粥的,粥有很多种类,许多食材都可以做粥,秋季腹泻的人可以喝一些粥养胃,起到止泻的作用,那秋季腹泻喝什么粥好?秋季养生止泻粥推荐,一起来看看吧!

1、秋季腹泻喝什么粥

一、羊肉黄芪羹

羊肉250克,黄芪15克,乌梅15克,食盐少许。先将黄芪、乌梅入锅,加清水1000毫升,浸透,煎20分钟,去渣留汁,加入羊肉切小块、食盐,文火煮至肉烂能食。

每日早、晚温热食肉渴汤。用治脾肾阳衰,久泻不止,滑脱不禁之重症,确有良效。

二、山药羊肉粥

羊肉25克,鲜山药100克,糯米100克。将羊肉、山药切块,入锅加水800毫升,文火煮烂,入糯米煮成粥,每日早晚温热食服。

此粥具有健脾温肾,固肠止泻的功效。用治老年人脾肾阳虚之泄泻,甚为适宜。山药羊肉粥功专温补,凡实证、热证泄泻者忌用。

三、白扁豆粥

新鲜白扁豆100克或干扁豆50克,与粳米100克同煮为粥,每日早晚温热食服。

中医指出:“扁豆粥专补脾胃。”此粥味道香美,对慢性腹泻,食欲欠佳,消化不良的老年及儿童患者非常适合。注意煮粥时扁豆一定要烧至烂熟食用。

四、薏苡仁粥

薏苡仁50克晒干碾成细粉,与粳米75克同煮为粥食用。薏苡仁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以及多种氨基酸等,又能健脾利湿,老年慢性泄泻、舌苔厚腻者宜用。

五、栗子粥

栗子12只去壳,与粳米或糯米100克同煮为粥。四季均可,供早晚餐服食。本草图经云:“果中栗最有益”,可“益气、厚肠胃、补肾、利腰脚”。用治老年慢性泄泻,肾虚、腰酸腿痛,颇有效益。

六、人参粥

人参末3克或党参末15克,冰糖少许,粳米100克同入砂锅煮粥。宜秋冬季节早餐空腹食用。

用于治疗老年体虚,慢性腹泻,食欲不振,心慌气短,失眠健忘,劳伤气损等一切气血津液不足的病症。注意阴虚火旺或身体壮实的中老年人不宜食用。在吃此粥期间,不可与萝卜和茶水同服。

七、山楂粥

山楂30~40克,大米60克,白糖15克,共煮成粥,适用于饮食不节引起的腹泻,表现为大便稀,带黏液,酸臭不化。

八、花椒糯米粥

花椒适量,糯米30克,干姜6克,共煮成粥,一天分二次服下,连服1~2周,适用于受寒湿而引起的腹泻。

2、秋季如何保暖

双脚。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,“脚冷则全身冷”。肾和脾胃的经脉都起源于脚,但由于双脚距离心脏最远,血液流经的“路程”最长,血液供应往往不足。自身热能不够,就要求助“外援”,最好的办法是每天用热水泡脚,促进周身血液循环,使全身都暖和起来。每次泡脚20分钟,水温42℃左右最佳,同时可按摩脚掌的涌泉穴,起到调理脏腑、舒通经络的作用。鞋袜最好保暖透气、吸湿性好。

腰部。腰部第二怕冷,它是肾之腑,肾喜温恶寒,一旦它觉得冷就会立刻“闹情绪”,男性会腰膝酸软,阳痿早泄,女性则容易月经紊乱、痛经等。因此,无论男女天冷时一定要穿中长外衣,不要让腰部裸露。平时可用双手搓腰:两手对搓发热后,紧按腰眼处位于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3.5寸凹陷处,每天早晚各一次,每次做50~100遍,能温煦肾阳、畅达气血。

头部。头为一身之主宰,诸阳所会,百脉相通,一旦受到寒邪侵袭,易引发感冒、鼻炎、头痛、牙痛、三叉神经痛等。头部还是最不善于留住热量的部位。研究发现,静止状态不戴帽子的人,在气温15℃时,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%,气温4℃时,占60%。所以,天越冷越要给头部保暖,冬季外出一定要戴帽子,最好是能盖住前额的。头部出汗后不要立刻摘下帽子,应先到室内慢慢消汗,避免冷风直吹。每天清晨梳头百余次,使头皮微热,有利于头部经络气血通畅,促进诸阳上升,气血不衰。

脖子。颈部是人体的“要塞”,上承头颅,下接躯干,还是咽喉要道,更是心脑血管的必经之路,这使它“身体”格外娇贵,一旦受寒,颈椎病、咽炎、脑血管病就会接踵而来。冬天最好穿立领装,尤其是老人,外出一定要戴围巾,对预防高血压、心血管病有好处。

膝部。膝部受凉可导致关节局部肌肉和血管收缩,引起关节疼痛。保护膝关节的关键是保暖防寒,戴上护膝,或选择膝部加厚的毛裤,注意运动不要过量。除了冬季,雨雪天、夏天空调房中也都不能让膝关节受凉、受潮。

耳朵。耳朵体积小,接触空气的面积大,热量很容易散发。外加耳朵皮肤薄,耳廓缺少皮下脂肪的保护,极易长冻疮。因此外出一定要给它们“穿上”保暖外衣,可以戴上耳包,或用宽大的帽子、围巾遮住耳朵。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,可以迅速用手搓一下耳朵,让其快速回暖。坚持每天早、中、晚按摩揉搓耳廓,每次约5~10分钟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